社造》5〜後驛人文之八家將
文。圖/何秀蘭 前文雅社區協會理事長
嘉義後驛社區是個充滿傳奇故事的地方,其人文景觀是具有獨特的歷史底蘊、豐富的藝文活動和聞名的地方特色。從日治時代開始,這個社區就擁有大量的人群不停地移入匯集,因此造就了很多文化衝突,例如此地特有的詞彙:「四支檔」、「青苔在身上」、「日本王爺」、「貨運大站」及「牛車寮」等,其意義蘊涵了此地極豐富的特殊生活型態及深刻記憶。後驛社區除了匯集縱貫鐵路、阿里山林鐵、糖鐵及人力輕便車等「四鐵」,更加吸引許多沿海移工於「後驛社區」定居,其居民大都從澎湖、東石副瀨等地遷居而來,一般人習慣以小澎湖、小副瀨稱之。勞力、移動的「四鐵」,共同構成了複雜、多元的後驛社區文化。


明朝鄭成功時期在台南發跡的八家將,由於西來庵事件發生後,發展中心遷往嘉義,並在此地興盛發揚光大。而其後驛社區更是其發展重地,北港車頭的孩子在此種次文化的薰陶之下,很多青年紛紛加入家將堂,並在身上刺上各式神明圖騰來安定心靈,加上有組織的訓練,讓身體更加強壯達到保衛家園的重責。後驛社區雖然在廟口文化上有著悠久的歷史,但市區的有錢人小孩不可能入家將堂,於是多為北港車頭的孩子入團,因此也以身上擁有八家將刺青聞名,而有「青苔在身上」的俗稱。
北「將首」南「家將」、尤其嘉義在全國廟會文化上一直享有家將窟的盛名,但隨著工商業的發展,人口的外移,出生率的減少,家將文化也面臨斷層之際,為了將廟口文化傳承復興,正計畫深入調查後驛社區曾經興盛的廟口文化,探索「青苔在身上」的記憶,並整理其文化元素,期能發現其廟口文化的特殊之處,未來希望結合劇場方式,來辦理廟口文化之培訓,包括舞獅及家將文化的教學及訓練,期將寶貴的文化性資產傳承下來,作伙來打造後驛社區美好的環境與人文風情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