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人生系列~19  靈潭埤與竹筏

圖。文〳簡傳彬 心靈捕手

宋代理學大師程顥的詩句–「萬物靜觀皆自得,四時佳興與人同」。

午後時光,鴨子悠然的在竹筏上小憩,四周微風輕拂,竹筏隨波微動。這份自然的節奏提醒我們:世上沒有非做不可的事,也沒有非你不可的事。生活應該要快樂,生命自然要有意義。快樂常在靜水深流中悄然發生。如同水面上的鴨子,在簡樸的竹筏上從容自得。牠們以最自然的方式告訴我們:清淨之中孕育希望,悠閒之中蘊含力量。

▲圖說:午後時光,鴨子悠然的在竹筏上小憩,四周微風輕拂,竹筏隨波微動。這份自然的節奏提醒我們:世上沒有非做不可的事,也沒有非你不可的事。(圖/簡傳彬攝)

靈潭埤,今稱龍潭大池,位於桃園市龍潭區,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年間。當時墾民為了解決灌溉問題而興建此埤塘。池水在微風拂動下泛起自然的波紋,映著橋柱、廟宇與涼亭,顯得寧靜而明亮。這一池水如人生之旅,有時風平浪靜,有時波濤洶湧。但只要心無分別、莫存順逆。就能如池水般,在風的吹佛下仍能保持自在的節奏與方向。

▲圖說:池水在微風吹拂下呈現自然的波紋,在橋柱、廟宇與涼亭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寧靜與亮眼。(圖/簡傳彬攝)

橋柱象徵著信心與行動,連接通往彼岸的橋樑;廟宇,承載著信仰與願心;而涼亭,提醒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會休息與沉澱。無論水面如何起伏,在觀照與欣賞之間,皆能感受到內心的寧靜,也明白:一切現象皆因緣所生、暫時流轉。靜觀萬物,皆可自得;學會隨取隨捨,自然自在。正如三祖僧璨大師在《信心銘》中所言:「欲得現前,莫存順逆。違順相爭,是為心病。」若執著於順境、排斥於逆境,心便落於兩邊,生起煩惱,無非是心病。萬事萬物皆因緣而生,學習不住於相,不著於分別。回歸當下那份清楚的心,便會發現一切都是美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