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造》17〜嘉義後驛庄頭情 三廟共祀日本爺

文。圖/  孫慶璋/文史工頭

嘉義市後驛社區因早年聚落來自澎湖與嘉義縣東石副瀨村移民,逐漸形成「小澎湖」、「小副瀨」兩大聚落。當地居民除恭奉南鯤鯓代天府分靈的五府千歲外,更獨具特色地共同祭祀一位日本人——森川清治郎,被尊稱為「義愛公」或「日本爺」。後驛境內三座主要宮廟——富安宮、富義宮與富南宮,便是這段跨文化信仰的核心場域。

圖說:左上是富義宮日本爺,右上是富安宮日本爺,下是富南宮日本爺。孫慶璋攝

富安宮是後驛最早立廟的信仰中心,主祀五府千歲,並同祀義愛公。據傳森川生前極具威望,因力挺漁民反對苛稅卻遭誤解,以死明志。其後顯靈報夢,指示防疫之法,使副瀨村免於腦膜炎疫情。村民感念其義行,遂與五府千歲並祀,將其視為守護庶民的正神。

富義宮則相鄰於富安宮,興建背景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。特別的是,富義宮僅奉祀義愛公,不設其他主神。廟中義愛公神像造型最為多樣,常見分靈塑像達數十尊,被借請至居民家中鎮宅保護。此處的日本爺形象強調其「鬍鬚大人」的特徵:濃密落腮鬍與威嚴表情,象徵公正與守護。

富南宮則位於後驛聚落另一側,同樣以五府千歲為主祀,並陪祀義愛公。此廟的日本爺神像較為莊嚴內斂,臉容沉靜,身披斗篷,與「夢示防疫」的傳說呼應。信眾認為他至今仍會暗中庇護居民,甚至「查飯桶、顧溫飽」,讓生活不虞匱乏。

三宮雖同祀日本爺,造像卻各具特色:富安宮與五府千歲並列,強調森川的忠義精神;富義宮單獨供奉,突顯民間對其人格的尊崇;富南宮則形象莊嚴,寄寓守護與慈憫。從抗稅殉身到夢示防疫,再到庶民口耳相傳的庇佑傳說,日本爺的信仰展現出跨文化的融合,也折射出後驛居民對正義、庇護與民生安穩的共同渴望。

今日走進後驛,富安宮、富義宮與富南宮香火鼎盛,信徒絡繹不絕。三間宮廟共同織就一段嘉義獨有的信仰傳奇,不僅是地方移民歷史的縮影,更是臺灣民間宗教兼容並蓄的生動案例。

圖說:上圖三個是日本爺本人,上中是全家福照,下是理事長莊文益在向社區研習營說文史。
圖說:比較表,金典工作室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