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牢籠下的小確幸-28/澎湖–人文

攝影師/圖文/孫慶璋   影像顧問  

一張照片  一個心情  一個故事

地點:澎湖

時間: 920817-19   

攝器:數位相機入門款

圖說:民國 9 2年馬公港碼頭,遊客眾多,車水馬龍不為過。▲(圖/孫慶璋攝)
圖說:澎湖海上風 光。▲(圖/孫慶璋攝)
圖說: 「潘安邦」的「外婆的澎湖灣」夕照 。▲(圖/孫慶璋攝)
圖說: 一睹校園民歌王子之稱「潘安邦」的紀念館 。▲(圖/孫慶璋攝)
圖說: 遊客們來澎湖朝聖台灣民歌天王「潘安邦」和流行音樂魔術師 張雨生 這兩人的紀念館 。▲(圖/孫慶璋攝)
圖說: 以前澎湖人就業多是遠到台灣本島發展,但當年兩岸開放旅遊,觀光產業行情的好,路邊看板就解答一切 。▲(圖/孫慶璋攝)
圖說:澎湖 當地 民宿很有地地特色和環保風,旺季可是訂房一位難求 。▲(圖/孫慶璋攝)
圖說: 創意招牌店且建築物用色超搶眼 。▲(圖/孫慶璋攝)
圖說: 創意店內拌手禮和紀念品五花八門 。▲(圖/孫慶璋攝)

內容:五年級生的我,自小聽民歌長大,特別是校園民歌王子之稱「潘安邦」的一首「外婆的澎湖灣」,令我對澎湖相當響往,因當兵雖在金門,但在民國92年時,有幸去澎湖玩,讓我一暏澎湖的魅力風采。

那時五年級生出生在澎湖的張雨生,一首〈我的未來不是夢〉,為臺灣流行音樂注入新活力,可惜天忌妒英才,這兩位昔日傳奇人留下紀念館供人參觀

再者澎湖天熱,消暑冰店多,那時政府倡導太陽能,所以一到澎湖,就是電動機車成觀光遊客的代步工具,而且當地觀光產業,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頭來,而且澎湖人文建築多受大陸影響,因此也成為兩岸旅遊的熱點,誰曾想到當時兩岸水火不容,如今兩岸旅遊開放,人潮鼎沸,生意興隆,可美景不常,兩岸關係又僵了,陸客不來,當地觀光產業發展受影響不小,加上新冠疫情這幾年的衝擊,可說是遊客門口羅維,不過好消息是疫情趨緩,最近將報復性旅遊將起,值得令人期待。

領悟:古人常說,人生有四然,來是偶然,去是必然,盡其當然,順其自然。來去之間看透人生就會釋然。引用魏晉詩人陶淵明的《飲酒·其五》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問君何能爾?心遠地自偏。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。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